一、扎实开展“读懂中国”活动。由教育部关工委组织的在青年学生中开展“读懂中国”活动。我校关工委做到领导坚强、组织有力、计划周密、动员积极、实施严谨。从全员教育到重点挖掘事迹,再到创作、传播作品。全年共收到师生创作的舞台剧2幕;微视频作品6集;征文作品21篇。其中由中歌艺术学院师生创作的舞台剧《海水稻——中国新饭碗》获评教育部关工委“最佳舞台剧”奖和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特等奖;校团委指导的微视频作品《蓝天守护者,青春领航人》获评教育部关工委“优秀微视频”和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特等奖;征文作品《师道匠心,薪火传承——致敬陈文老师的岁月与初心》获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二等奖,微视频作品《红色记忆:抗美援朝老兵故事》获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三等奖。学校关工委今年再次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和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授予的优秀组织奖。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在《关于公布2024年开展“读懂中国”活动作品评审结果的通报》中指出:“广东海洋大学推送的作品荣获教育部关工委两项奖,可喜可贺”。这里要感谢中歌艺术学院党委、滨海农业学院党委、水产学院党委、党政办、宣传部、离退休人员工作部、校团委的大力支持。感谢食品科技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和法政学院关工委,对“读懂中国”活动的高度重视,组织有方、动员有效、行动有力。
二、开讲行走中的思政课。学校关工委主动渗透青年师生思想教育,嵌入红色基因。积极挖掘本校红色资源和“五老”事迹,影响、引领青年师生健康成长。先后组织大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走访红色乡村寻找革命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教育。2024年暑假,校关工委配合学校组织部、校团委,前往新疆克州、喀什、伊犁等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参与指导我校三支师生志愿者代表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以党建带团建为引领,通过现场调研、实地探访、帮教助学等形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激发青年师生爱国主义情怀。
三、加强校外交流学习。为提高工作能力水平,关工委组织部分委员与离退休人员工作部先后赴江苏海洋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韶关学院、嘉应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交流学习,就青年师生的思想热点、如何提高关工委工作效率、寻找应对工作中常见挑战的方法、发挥“五老”作用、设立关工委“学生委员”和“青年委员”、交流“读懂中国”主题活动经验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建立省内外高校之间的合作桥梁,既积累经验也锻炼培训我们的关工委干部。积极配合湛江市关工委开展“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读书周活动,我校船舶与海运学院学生代表队荣获优秀组织奖。
四、建立一支基本稳定的“五老”队伍。关工委和离退休工作部定期走访慰问重点的离退休“五老”,致力于发挥“五老”的优势和作用。2024年先后到阳江、佛山、肇庆等地开展走访慰问五老”活动。开展评选学校“最美五老”活动,在各委员单位及各二级关工委推荐的基础上,评出叶富良、卢伙胜、邓陈茂、何以元、朱玉琴等五位“最美五老”先进个人,召开座谈会表彰宣传他们先进事迹。目前,我校基本组成了一支有事迹、有意愿教育引导学生、有能力参加关工委活动的老教师队伍。
五、利用重大节假日开展寓教于乐活动。努力把握关心下一代成长的有效介入点。积极配合后勤集团在中秋节、冬至等节日开展“情暖海大、伴我成长”师生联谊主题活动,邀请新生、受资助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外国留学生等共300人参加,大家一起包饺子、煮汤圆、制作月饼,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问答,观看文艺演出。这项活动得到学校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教务处、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院等部门领导一起参加。
在清明节,配合校团委组织师生到遂溪参加瞻仰革命烈士纪念园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新生入学报到时,配合党政办、学生处工作安排,陪同校领导到新生报到现场慰问困难新生、发放资助物品,解答问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掌握学习方法,树立远大理想目标,争取入党考研,努力成长成才。
六、强化关工委制度建设。
一是抓班子建设思想建设。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上级关工委文件和学校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
二是抓好工作议事会议。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有紧急工作随时召开会议,布置每周工作安排,检查总结上次工作,使工作有序推进落实。
三是抓好职责分工。每位工作人员都有明确工作职责,从学年开始就制定学年、学期、每周工作计划及分工负责任务,此项工作任务安排表受到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黄玉学主任的高度肯定,并向全省高校关工委推荐介绍。
四是抓好关工委“五老工作室”创建工作。成立了海洋科普工作室,并积极对外开展科普宣讲活动。